中外基金会秘书长话“引领”|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实录(下)
发布时间: 2018-11-28 点击次数:1

主题:基金会如何引领行业共同价值

时间:2018年11月23日8:00-10:00

地点:苏州香格里拉大酒店 大宴会厅-1

联合承办机构: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、北京市倍能公益组织能力建设与评估中心

合作机构:林文镜慈善基金会、深德公益、SGS集团

主持人:瑞士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高级项目经理裴彬

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秘书长王志云

亚洲基金会项目官员方晖

       【裴彬】:刚刚红岩老师已经点题了,从今天要看未来。这个行业我们除了价值引领,除了要形成合力,还有如何整合资源。现在我请王志云老师来谈谈,他们作为一个支持型的机构,在行业引领和资源整合方面的感悟。
       【王志云】:在资源整合的时候,有两个关键词是共识和合作。我们暂时把资源整合狭义化为筹款,行业在筹款的时候需不需要共识?我觉得应该有共识,至少应该有两个基本的共识:一个是筹款伦理,包括诚实、合规、尊重、廉正、透明、责任。第二个我觉得应该有的共识,是我们为什么筹款?就像刚才张老师说的,我们是基于使命驱动去筹款,而不是一味的追求短平快的钱。我客观的感受是以上两个共识其实并没有形成,还在共识形成的过程中。
       在资源整合过程中有三个环节都可以去做合作,在资源募集过程中可以合作。这个合作,现在大家比较熟悉的是组织和组织间的合作,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我们可以培养公众为劝募群体,而不仅仅把公众看成是捐赠群体,公众可以跟我们合作,共同打造资源募集的信任环境。联劝有一个非限定性资助的计划叫U泉,今年我们拿出了200多万元,用于支持公益组织在筹款和传播方面的能力提升。之所以可以从公众筹款中拿出这个资金,就在于我们在筹款过程中影响了部分公众。在筹款之后的资源配置过程当中,也是可以有合作的,就像我昨天说到的联合资助。因为基金会和基金会、资源拥有者和资源拥有者之间,具有不同的优势和特长,如果有机会能够合作是很棒的事情。在资源使用过程当中仍旧可以有合作,也就是说实际操作公益项目的公益组织之间也可以合作。因为社会问题太复杂了,任何一个机构都无法单独依靠自己做出最大的改变,合作是必须的。我们在今年也有一个尝试,就是鼓励公益组织合作一起来申请联劝的资助,用这样的方式去推动大家不仅有合作的意识,还要去养成合作的能力和习惯,我们也才刚刚开始探索和尝试,以上就是我的一点感受。
       【裴彬】:志云老师已经提到了合作不仅要有意识,还要有能力,还要有意愿,还要有合作的技巧。接下来请亚洲基金方晖来介绍一下,亚洲基金会在整个支持公益慈善行业资源整合方面有哪些实践经验?
       【方晖】:今天听了各位老师的分享,行业引领我也有了更多的认识,休闲我分享一下亚洲基金会怎么推动行业里面的资源共享。
       亚洲基金会其实是一个国际基金会,总部在美国,我们在国内开展工作也从70年代就开始了。谈到行业资源共享,我觉得亚洲基金会是一个受益方。因为亚洲基金会是筹资型的基金会,虽然我们在国内不筹资,我们的筹资对象都是在海外。
       因为得益于在海外市场上这些资源的透明、公开、共享,亚洲基金会才能获得这些资源。另外资助方给予我们比较大的空间,让我们一方面资助想要做的事情。另一方面能够给我们空间进行建设、成长。所以我们到中国来工作的时候,也是把推动行业建设、促进良好的生态、帮助草根NGO成长作为我们非常重要的资助原则。
       亚洲基金会在国内非常注重从基础建设入手,希望行业能够多元化的发展,希望我们的资源能够分给那些不那么受关注的组织,推动他们一起建设,这样整个慈善的环境和系统才是包容的,多元化的。
       我们资助项目时,会从三个方面来进行资源的共享。一个从政策方面,希望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能够推动政策层面有所改进或者是推动。因为政策可能高层建筑,受益的是普惠型的,会让生态系统里每一个基金会,每一个NGO,每个行业都能受益。比如说我们在过去从2010年开始对慈善行业的透明治理、公正的治理等议题做推动。我们也会借助亚洲基金会的优势,在全亚洲有18个办公室,我们去做一些对比性的研究,看中国的政策是怎么样的,类似的其他国家政策是怎么样。
       同时,我们也做一些项目的示范和试点,有一些很好的做法看是不是能够推广,是不是能够影响到政策的推动。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国际基金会,我们也有一些资源上的优势,特别是在中国公益行业发展的初期,国际基金会和NGO给中国引进一些国外的资金、资源及比较成熟的工作方法。在这一块也是把资源共享给中国的整个公益行业,所以我们在执行项目过程中,也会依托于合作伙伴,这些合作伙伴都是草根的NGO组织,和他们一起去执行。
       【裴彬】:已经没有时间提第二轮问题了,根据今天这个论坛讨论的,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几个词,结合上一场张菊芳老师讲的“127”体系和七大板块的构建,以及一个健康可持续的公益生态系统的构建,我们提到了价值驱动、合作包容、包容互益、共识与合作、价值共同体的构建、服务模式的构建,以及技术与标准的构建。
       讲到标准的构建,我来自通标标准技术服务公司,我们已经有140年的历史,公司利用利润的一部分,花近20年时间投资开发一整套全球社会组织对标审核标准体系。我跟总部说,这个东西不是SGS的,我们要把这套标准给到中国。因为我觉得我们不能把这套标准变成SGS自己的标准,要变成整个中国公益行业的标准,帮助中国培养相关的人才,并构建标准的管理体系。我们要有这样的胸怀,才能走得更远。
       第二个要点是:这套标准体系是个三位一体的标准体系,有12个维度99个指标;在执行过程中,有对于这套标准进行质量管控的管理体系;还有一整套的人才培养体系,对审核员的培养体系。
       如果今天谈的不是一个行业,而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构建,事实上我们应该把今天讨论的议题继续深化下去,继续探讨讨论下去。可惜我们已经没有时间进行第二轮问题的讨论了,也希望大家将来能够继续深入思考。谢谢!

分享到